A+ A-
A+ A-

  天子赐宴后,李乐训本该同叔父李罡一般,先于驿馆落脚,再静等朝廷授官。
  然事殊时易,李罡那回,他们早与南边商量妥当,该得什么官位,大家心中已有数。
  而如今她怕久留金城,四面受青人围困,迟则生变,手上更欠着徐徵的人马,故着急投南。
  没空像当时一般,来回扯皮,索性直接带人来归。
  兼她性格不喜落于被动,便在宴后次日,于各位重臣相公府门,活动打探起来。——看看能讨个怎样的官职。
  她首先找的人,当然是交情最深的徐徵。
  听闻金城李乐训来访,徐徵仍是做足了谦和,亲身出来迎。
  自天子宴后,李乐训虽对他印象毫无改观,却强收了所有的阴阳怪气。
  学旁人一般的客气,再不揶揄称太尉:“能得点检亲迎,当真折煞我也。”
  然徐徵的语气,并不如他的行动一般谦和。
  只道:“不敢。”
  李乐训也没指望他能热络起来,便多客气了几句:
  “点检昨夜宿醉,如今身体可有大好?我这里恰有一副治疗头痛的方子,医宿醉最是管用。我二叔生前嗜酒,酩酊大醉后,常不堪头痛侵扰。多年前遇一游医,为他诊治,开了这副方子,甚是管用。点检可以试试。”
  徐徵摇头:“多谢,不必。”
  李乐训摊手一笑:“可是怕我害你?我把方子誊给你,你自去叫人抓药,有没有毒,大夫一观便知。”
  徐徵终于松口:“好。”
  他有许多想解释的。
  譬如:她如何知道他宿醉?又譬如:他其实没醉太狠,身上并无异样,无需汤药。
  然而她一气说得太多,说时不好打断,显得怠慢。等她说完,他又总觉得不是好时机。
  实在说不过她,只好囫囵应下,免得再说多了,更不知如何应。
  李乐训见徐徵答应,得寸进尺,随手捉了一支笔来,便就着他的书案,唰唰地写下方子,行云流水,一气呵成。
  写毕,潇洒地撕下来,叠好,拍进徐徵手心,半开玩笑地道:
  “我送了方子给点检,不知点检要回我什么?”
  这番话,倒真叫徐徵陷入了思考。
  当真仔细打算起了回礼。
  李乐训却等不得他的沉默,直言来意:
  “我也不贪。只是新来临康,人生地不熟,求点检为我讲一讲。若还能为我指点做官的迷津,那就再好不过了。”
  徐徵捏着她送来的药方,斟酌着开口:“朝中动荡,依徵看来,莫如再待。”
  李乐训几要被他此语气笑,忍着火气周旋:“我待得,手下兵马却待不得。”
  徐徵当然看出她着急,却仍坚持道:“若有难处,可来寻我。”
  “是我疏忽了,点检是风雅人,我尽说这些红尘俗事,当真污糟了贵府的宝地,该死该死!。”
  “我有一方家传的青田印,为前朝名家所制;还有一只前朝的墨玉虎符,乃是早年偶得。不知点检可有兴赏玩?”
  李乐训这时也冷静下来。以为他不松口,是为求利,便换了种说法。
  她父亲是金石大家,青田印是她父亲的遗珍,赠文人,是极贵重的大礼。
  而虎符则是她杜撰,暗示能为徐徵提供兵马上的帮助。
  她自忖度,无论徐徵求财还是求势,她都给出了极高的诚意。
  不会再像方才一般,妄图仅攀交情,就从徐徵这里换到想要的东西。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